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匠心铸就企业脊梁——记三秦工匠陈继普的革新之路
|
来源:陕西美鑫|2025/7/4 9:37:00|作者:段博|人气:44

在陕西美鑫铝镁合金分公司电解一车间,伴随着嘈杂的设备声,陈继普俯身查看电解槽运行状态的身影,已定格为工友们心中最熟悉的风景。从业三十载,从一名普通电解工成长为享誉行业的“三秦工匠”,他用汗水淬炼技艺,以创新驱动效能提升,更以“传帮带”的赤诚之心,点燃了团队创新的燎原之火。

技术突围:从“电解槽畔”到“行业标杆”

电解铝生产如同在电与火中雕琢艺术,0.5℃的温度波动或0.1的分子比偏差都可能引发生产系统的蝴蝶效应。作为车间主任兼创新工作室领军人,陈继普将车间视为技术实验田,每日深入生产现场获取一手资料,围绕滚烫的炉膛找规律,通过精准调控电解质成分与电流效率,他让设备始终处于“黄金运行区间”。2021年主持电解二车间六工区电解槽优化及技术提升项目实验,使平均电压下降0.059mv,槽电压摆动减少1.75min,闪烁效应平均减少1.75个,净化后烟气氟含量也明显降低。2022年电解八工区开槽阳极实验实现吨铝能耗下降100度,炉底自洁能力显著增强,槽平均电压下降,吨铝节约能耗约100度/t,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2025年初,高品质铝液质量提升攻关项目中,他创新研发与生产管理双轮驱动,将铁、硅含量分别控制在0.076和0.02以内,成功生产出高品质定制铝液,为公司开辟高端市场作出积极探索。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他在电解槽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份执着也为他赢得2023年三秦工匠、2023年度三秦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卓越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铜川工匠、2022年陕西省陕西产业工匠人才、2021年中国铝业杯第十四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等诸多殊荣。

思想破茧:从“单兵作战”到“体系攻坚”

陈继普有句口头禅:“一个人再能,顶不上大伙儿抱团”。2023年1月,公司成立“陈继普创新工作室”,他也迅速转变身份,提出“问题池—攻关链—成果树”的创新机制,定期组织“难题诊断会”,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攻坚;鼓励一线工人主动提升技能水平,立足岗位积极参与技术创新。这种“全新”的模式,极大的促进了技术革新的速度,针对氧化铝下料工艺升级后暴露的能耗痛点实施精准改造,改造完成后,一年节约用电24万多度。带头撰写的《铝电解新系列启动高位残极在线消化方法的创新与应用》,通过科学换极策略与周期优化,实现残极高效循环利用,显著降低成本和能耗,兼具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在他的带领下,车间党支部成功斩获陕西省国资系统“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党支部”,为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此次7个获得“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荣誉的党组织之一。

价值裂变:从“制造产品”到“智造未来”

在陈继普构建的“分层式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工作室已成技术人才孵化器。他独创的“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模式,已培养出“铜川工匠”、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第三届科技大会“岗位技能标兵”—任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会“岗位能手”、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李勃等优秀人才,工作室成员已从创立初期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15人。人才队伍的提升极大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产出: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槽机器人”“电解槽焙烧空腔改实腔”“500KA电解槽塌壳难题”等20余项创新技术应用生产,3项成果荣获国家实用性发明专利。“在线消化铝电解高位残极”生产难题得到彻底攻关,电流效率提高0.26%;碳阳极消耗下降4Kg/t.Al;直流电耗下降14KW/h;交流电耗下降22KW/h,年降本增效逾千万元。正如陈继普说:“电解槽里沸腾的不只是铝液,更是产业工人的智慧之光”。

岁月愈深,情结愈浓。从青涩新工到技术能手,从独当一面到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陈继普依然坚守在他最熟悉的电解一线。当问及坚守的缘由,他深情的说道“干的越久越离不开电解,人和槽子都有感情了。”——这正是美鑫精神的生动注脚。在企业奋进“新增长点打造”和“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征程中,无数个“陈继普”正以汗水和智慧为企业注入创新动能,用匠心和行动诠释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