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职工文苑

同脉共济——地勘人的担当与传承
|
来源:地矿集团、黄金集团|2025/9/15 11:02:00|作者:张铂滟|人气:40

     八月的陕西山阳县夏家店金矿区,两台钻机嘶吼着啃噬岩层,寨子沟的样品堆积如山,坑道编录野外记录簿墨迹未干。正是在这绷紧弦的当口,师父党勘峰却决定抽出一周,带着我奔赴山阳纵横矿业。

     矿山负责人已为坑道编录的事给师父打了多次电话。每次师父都握着电话回复:“夏家店两个项目工作太紧,实在抽不开身,再缓缓吧……”直到八月那个紧张的攻坚期,师父终于在晨会上拍板:“咱们咬咬牙,挤一周时间出去。答应的事不能再拖了。”

     山阳纵横矿业的地质技术服务合同还未敲定,但矿山生产不能等。这一周成了与时间的抢夺战,每日晨光稀薄时,头灯便已划破矿井幽深的黑暗。地下分不清昼夜,只有岩壁渗水单调的滴答声作伴。我们弓身在水汽弥漫的巷道里穿行,好不容易找到片稍干爽的地方,刚摊开素描纸,水痕又晕染了墨线。我们的地质编录工作常与坑道施工“撞车”,远处不时传来闷雷般的爆破声,震得心口发麻,防尘口罩混着水汽堵在鼻腔,让人更加烦躁。

     那日直到头灯渐暗,我们才惊觉时日已晚,仍不舍离开我们铺开的“战场”。蹚着积水走向坑口,只见外面一片晦暗。师父抹了把脸上的水珠:“今天天气不好,没见太阳。”我抬腕看表,指针已逼近六点。他愣了片刻,旋即笑开来,眼尾皱纹里积着粉尘:“不是天不好,是太阳不等咱,自个儿下班了。”

     最煎熬的是漫长的1080运输平巷。黑暗如浓稠的墨浆包裹全身,唯一的光源是头灯投下那束摇晃的弧圈,只能照见脚前几步硌脚的碎石。水声滴答,呼吸粗重,这种漫长的压抑几乎要攫住心脏。直到一个拐弯,坑口那抹微弱的光幕映入眼帘,无需多大,只需那一寸光亮,就足以劈开所有疲惫与焦躁,仿佛整个胸膛都被那束光重新照亮。

     七天的奋战过后,那晚我们睡得很沉。次日清晨,我们驱车返回夏家店。当车拐过山坳,天竺山蓦然出现在眼前——晨光洒在连绵的山峦上,翠绿的植被披着金辉,几缕薄雾宛如轻纱缠绕在山腰。师傅摇下车窗,山风立即涌入车厢,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他双手稳健地握着方向盘,双眼微眯望向远方的峰峦,嘴角带着轻松的笑意。

     车厢里弥漫着难得的宁静,只有风声和引擎声作伴。望着窗外掠过的美景,疲惫仿佛正被这满目苍翠缓缓洗涤。师父突然开口:“大地的构造运动造就了这般美景,我们地质人既能读懂它的过去,也有幸欣赏它的现在。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矿山企业最需要时,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这才是我们最实在的价值。”

     越野车在盘山路上平稳前行,车窗外的山色连绵不绝。师父开着车,不时为我解读沿途的地质现象。那片被晨光笼罩的山野沉默无言,却见证着地勘人如何用专业与担当,在错综复杂的矿脉中守护着对大地认知的精确与尊严,在矿山企业需要时,与他们共同守护大地深处的宝贵矿藏。